一種說法認為,琉璃是西漢張騫通使西域后,漸漸傳人中國。明人撰寫《大學衍義補》,持有這一觀點:漢以后西域通中國,始有所謂木難、琉璃、瑪瑙、珊瑚、琴瑟之類。直到三國時,琉璃一直被看做外夷供奉的寶物。
至遲在兩晉時期,人們已經(jīng)知道琉璃可以當作建筑材料了?!稌x書》中提到的琉璃為墻壁,水精為柱礎。這也是中國文獻中較早提到琉璃可以用來裝飾墻壁的文字描述了。南朝的時候琉璃裝飾建筑已經(jīng)被人接受了。南朝君主東昏侯后宮著火了,他喜歡大興土木,他還嘲笑他的祖先齊武帝建造的興光樓,為什么不用琉璃。由于這個興光樓施以青漆,所以又叫“青樓”。同一時期的北魏已經(jīng)開始使用琉璃瓦裝飾屋頂了,***早的實物資料當屬北魏時期,這種珍貴的琉璃瓦僅見于勾頭、滴水、等部件。
盡管南北朝時期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琉璃瓦,但是直到隋代,琉璃瓦燒制技術對于中國工匠來說仍然是個難題,所以更別提大幅度使用琉璃瓦覆蓋屋面。在《隋書》中提到工匠何稠發(fā)明了綠瓷技術,制作出了與琉璃類似的陶瓷制品,但是是否摸索出了琉璃制作的技術還沒有一個明確地說法。但是可以考證出北魏琉璃制作技術的傳入,與北魏和西亞月氏人密切交往有關。
唐代宮殿建筑中已經(jīng)較為多見琉璃瓦屋頂,從出土的遺址中以綠色為多,因此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唐代以黃、綠琉璃瓦做屋脊,結合屋身的朱柱、綠窗和白墻形成了唐代建筑***典型的色調。
到了北宋時期,琉璃瓦制作技術已經(jīng)相當發(fā)達,宮殿或者寺觀等建筑用琉璃瓦覆蓋屋頂已經(jīng)十分常見。河南開封的鐵塔就是宋代琉璃建筑的佳作。塔身琉璃貼面磚和琉璃瓦件的顏色似鐵褐色,又被稱為“鐵塔”。塔身用20余種不同形制的琉璃構件以仿木塔結構的形式砌筑,琉璃磚雕有花卉、人物、飛天等50多種圖案,做工精細,靈活靈現(xiàn)。是我們研究古代琉璃的珍貴材料。
元代時期,琉璃瓦在寺廟、宮殿建筑中得到普遍應用,琉璃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(fā)展。例如永樂宮三清殿的屋頂采用黃、綠、藍相間的琉璃雕飾,色彩十分鮮艷,可以說把自己的裝飾品都戴在了自己頭上,也側面反映此時琉璃技術的成熟。
在明清時期,琉璃技術是***為成熟的時期,其數(shù)量和質量均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。***具代表性的琉璃瓦建筑群有明清故宮、明孝陵、明十三陵還有山西大同得到九龍壁。這一時期的琉璃釉色已從以往的藍綠黃發(fā)展到黑、桃紅、翡翠綠、孔雀藍葡萄紫等十多種,大同九龍壁可以說是炫技之作了。